院字〔2015〕63号
关于印发《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
素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暂行)》的通知
各系部、处室: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暂行)》已经院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4月29日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15年4月29日印发
共印6份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暂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构建我院大学生人文科学素养教育体系,根据《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工作的意见》(皖教高〔2013〕3号)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党字〔2014〕49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塑造学院职教文化为重点,在人文科学素养教育中显示地方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包容世界多元文化,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敬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把人文科学素养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育、教学各环节,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院文化软实力。
二、组织领导与保障
1.学院成立人文科学素养教育领导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副书记、副院长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组织人事处、党委宣传部、后勤保障处、教务处、财务处、学生处、团委、各教学单位等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
2.学院成立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设副主任3人,分别由人文系主任、学生处长和团委书记担任,分别专职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人文科学素养教育教学工作。
3.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办公室的任务
(1)制定人文科学素养教育方案和工作计划;
(2)部署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工作任务;
(3)协调全院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工作,对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系部承担的工作进行检查与监督;
(4)汇总、整理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工作的相关信息;起草人文科学素养教育的相关工作报告。
4.各系部成立由分管教学的主任、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教学秘书、分团委书记及辅导员组成的系部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各系部人文科学素养教育的各项工作。
三、教育教学体系的构成
人文科学素养教育体系与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并行,是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对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进行全面考核。人文科学素养教育体系由下列5个部分组成:
1.必修课
学院设置全院性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必修课程体系。课程类别、课程名称、选课对象如下:
课程类别 |
心理健康类 |
就业指导类 |
社交礼仪类 |
社会生活类 |
课程名称 |
心理健康教育 |
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 |
社交礼仪 |
大学生安全教育 军事理论 |
选课对象 |
全院各专业学生 |
2.选修课
(1)学院设置全院性人文科学素养教育选修课程体系。包括科技创新、语言文学、艺术和财经管理4类课程。每类课程所包含的课程名称见下表。
课程类别 |
科技创新类 |
语言文学类 |
艺术类 |
财经管理类 |
课程名称 |
科技普及 环保概论 数学建模 科技文献检索 |
大学语文 文学欣赏 公共关系 普通话与演讲 应用文写作 |
艺术欣赏 美学概论 音乐欣赏 硬笔书法 |
市场营销学 管理学基础 六西格玛管理 商务谈判 |
课程内容 |
自然科学基础入门 |
名篇欣赏、应用文写作、口语与口才训练等 |
音乐、舞蹈、美术鉴赏等 |
财务、管理类 |
(2)每位学生至少在上述4类课程中选修2门课程,每门课程计1学分,文科专业学生必选1门科技创新或财经管理类课程,工科专业学生必选1门艺术或语言文学类课程。
(3)鼓励学生自学个人喜爱和擅长的课程,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在完成规定的选修课程之外,可选修其他课程。
(4)选修课程开始可以采用报告、讲座、研讨活动等方式开展,学生可通过参加活动累计次数和完成课程报告质量等方式作为人文科学素养综合水平考核,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学分,并计入学生成绩表,考核不合格不计入学分。
3.讲座
(1)学院聘请校内外名家、专家、企业成功人士举办各类人文知识、社科知识、科技知识讲座和系列学术讲座,面向全院学生宣讲文化热点、深度专题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发挥讲座的励志作用,启发学生的敬业精神。
(2)学院举办“访学讲坛”,请外出访学特别是出国访问、访学的教师返校后为全校师生作专门报告,扩大对外信息交流,并逐步制度化。
(3)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办公室负责协调面向全院学生的各类讲座。院级各部门、各系部面向特定学生开设讲座。每学年全院性各类讲座要达到20场,各系部每学年举办各类讲座要达到4场。
(4)学生参加讲座,可取得相应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学分,具体实施本办法由各系部制订。
4.社团活动
(1)由院团委、各系部加强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并特设资金,鼓励每个社团都能在全院范围内展示他们的才艺。
(2)每年在社团组织中筛选出2-5个特色鲜明、成绩显著、社会影响突出的社团加以重点扶持,加快其成长,扩大其社会影响,逐步使我院学生社团走出趣味性的狭小天地,步入文化品位的境界。
(3)承办大型科技文化活动,以此推动和检验我院科技文化活动的水平,并以此为契机锻炼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建设校园文化。
(4)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调查、文化传播、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服务社区计划。
(5)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可取得相应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学分。
5.校园科技文化活动
(1)科技创新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专利发明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电产品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
(2)科技文化活动
继续发挥“科技文化艺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不断壮大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聘请校内外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组织开展校内外演出、比赛。
(3)组织“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紧扣“中国梦”主题,通过“知梦”、“追梦”、“圆梦”三个阶段,以征文比赛、主题摄影比赛及展览、原创话剧大赛、书画比赛、手抄报、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等活动为载体,推出一批时代感鲜明、各具特色的主题校园文化作品,集中展现全院师生热爱祖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4)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委托图书馆负责编制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阅读推荐书目,指导大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组织专家举办中外名著导读学术讲座,组织有关读书征文比赛。
(5)学生参加校园科技文化活动,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成绩的,可取得相应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学分。
四、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提高
1.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1)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形成我院特有的职教文化。注重企业理念、企业形象,丰富以道路为主的企业文化展示。学院实践教学场所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进行规划、布置和管理,并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创造优美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作用。
(2)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寓教于乐、健康的娱乐活动。通过百部电影校内循环展,广泛开展电影艺术欣赏活动;通过周末舞会,在优美的旋律中培养学生绅士、淑女风范。
(3)重视对校友的跟踪与宣传,在学院中营造“崇尚实践”的风气。及时对本系部各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情况进行跟踪宣传,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在校学生。
(4)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传送社会新风,传唱经典歌曲,传播优秀文化。在校园广播中实现百首经典歌曲的循环展播,发挥乐教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5)发挥校报、新闻网、校园网、宣传栏、阅报栏、校园公共场所电视等宣传舆论阵地及微信、微博等各类新媒体的育人功能,满足开展大学生人文科学素养教育的需要,体现“修德、练技、立业、报国” 的校训精神。
(6)在学院各教学楼设立固定展位,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文化展览。
(7)建立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图书书库——每年都有计划地采购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图书,不断提高师生人文修养。
(8)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建设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9)增设校园人文景观、文化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不断绿化、美化校园,提升校园育人环境的品位、格调和内涵,使师生一进校园就有自豪感、认同感。
2.加强校外基地建设
(1)继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军民共建基地等校外大学生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基地的建设。与有关单位签订合同,并在校外基地挂牌,加强学院与校外基地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安徽特别是芜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建设成果。
(2)各系部要结合专业与学科特点,建立一到两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实践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密切结合,为学生创造素质养成和内化的条件。
3.加强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丰富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必修、选修课程,可聘请校内外教师承担必修、选修课程教学工作,选聘课程负责人,建立课程主讲教师库。制定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和拓展从事人文社会科学、艺术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教师的文化素养,形成一支人文科学素养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调动广大教师参与人文科学素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人文科学素养教育课程的品位。
4.各系部负责组织必修、选修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学工作,并组织学生选课。教务处负责每学年编制一次人文科学素养教育必修、选修课程手册,并组织专家对国内通识教育教材编写状况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我院选用的高水平必修、选修课教材书目,对于学院开设的必修、选修课,积极选用国家教育部推荐的文化素质教育优秀教材,或自编高质量系列校本教材。
5.探索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到广大专业教师中去,使他们身体力行,教书育人,把人文科学素养教育的观念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6.质量并重,积极开发推广人文科学素养课程,促进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以我院为主体,动员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扩大人文科学素养教育的参与面、影响力。